聯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搜索表單

在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84周年之際,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日前召開專家座談會,智庫專家圍繞進一步落實總書記相關指示要求展開深入研討。副館長時鵬程主持,館長張建軍和智庫部分研究人員參加了座談會。

座談會現場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長、研究館員馬振犢:

我感觸最深的是總書記提出的“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與百年前相比,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系”沒有改變,我們黨始終扎根在人民群眾之中。以史為鑒,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

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教授張連紅:

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了九個“必須”,用歷史映照現實,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遠觀未來。我印象最深的是“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一直追求和傳承的理念,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我們追求和平,反對侵略和霸權,我們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但是一旦面臨外敵入侵,中國人民將會進行前赴后繼的英勇抗擊。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教授張生:

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從理論和實踐層面提出了很多新思路,讓我感觸很深。“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倳浉叨雀爬宋覀凕h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創(chuàng)造的四個偉大成就和向世界作出的四個莊嚴宣告,這將對中國近現代史認知、研究和教育產生深遠影響。

江蘇省社科院歷史所原所長、研究員王衛(wèi)星:

中國人民曾在近代飽受西方列強侵略、屠殺和壓迫,我們更懂得和平的珍貴??倳浽凇捌咭弧敝匾v話中反復強調“以史為鑒”、“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這是結合中國百年歷史總結出的經驗。我們要把總書記講話精神落實到南京大屠殺史研究中,把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好、把愛國主義精神弘揚好、把和平發(fā)展理念建設好。

江蘇省委黨校(江蘇省行政學院)楊夏鳴教授: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等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人民是力量之源、執(zhí)政之基,是我們黨的立身之本,也是開創(chuàng)未來的制勝之道。此外,對外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依然任重道遠,我們要積極開展對外宣介,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不斷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和對中國發(fā)展的認知認同。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姜良芹:

從古到今,中國人民救亡圖存、不斷探索的歷史進程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這為中國近現代史提供了理論指導與思想突破。此外,總書記強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這更加堅定了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的初心,我們研究人員應以史為鑒,為和平事業(yè)添磚加瓦。

南京市檔案館研究館員夏蓓:

我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這句話感觸頗深?!熬裰础笔俏覀凕h帶領人民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在歷史長河中屹立不倒。作為史學研究者,踐行和詮釋“精神之源”就是要腳踏實地、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做好自己的事,耕好自己的田,講好中國故事。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研究員呂晶:

作為飽經滄桑的成熟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已經開辟出了一條獨特的適合自己國情的發(fā)展道路,在時代浪潮中奮勇前進?!爸袊伯a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yè),百年恰是風華正茂”這句話讓我熱血沸騰。作為青年學者,我們肩負歷史使命,要努力成長為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守教育報國初心、擔筑夢育人使命,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

編? 輯 | 潘琳娜 李安琪

攝? 影 | 蔡美婷

校? 審 | 李? 凌 趙伊漢

監(jiān)? 制 | 凌? 曦


聯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