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中的援助 | 駝峰航線:一條用生命鑄就的空中運輸線
編者按
在艱苦卓絕的全面抗戰(zhàn)中,中國軍民誓死抗擊侵略者的精神與行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同情。來自五大洲的國際友人和華人華僑以不同的方式聲援、幫助中國,其中許多人將援助中國視為自身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職責。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館融媒體中心推出“烽火中的援助”系列報道,為您講述與中國人民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國際友人和華人華僑的故事。今天推出第一篇:《駝峰航線:一條用生命鑄就的空中運輸線》。
美國《時代》周刊這樣描述駝峰航線的悲壯:“天氣晴朗時,我們完全可以沿著戰(zhàn)友墜機碎片的反光飛行,我們給這條灑滿戰(zhàn)友飛機殘骸的山谷取名‘鋁谷’?!?/p>
1942年,日軍占領緬甸,切斷了中國最后一條對外聯(lián)系的國際通道,中美兩國被迫開辟新的航線——駝峰航線。這條始于1942年、終于二戰(zhàn)結束的空中運輸線,為保障對日作戰(zhàn)的軍備物資作出了重要貢獻。
飛躍駝峰航線
“死亡航線”有多兇險?
駝峰航線是二戰(zhàn)期間飛行條件最艱險、犧牲最慘重的航線。中美飛行員面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日軍的瘋狂攔截等危險。
從飛機上看喜馬拉雅山
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等,進入中國云南和四川。航線地勢海拔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沿途穿越熱帶、高寒山區(qū)和亞熱帶,氣象瞬息萬變,經常會出現亂流,飛行員面臨的危險極大。
駝峰航程標高圖顯示航線極為艱難
美國記者白修德寫道:“駝峰航線曾使得許多人發(fā)瘋、死亡或者帶著熱帶病被送回美國,因此一些軍人把它稱為空中地獄?!泵绹骷椅鲓W多·懷特寫道:“有幾個月,駝峰指揮部損失的飛機和人員比直接參加戰(zhàn)斗的第十四航空隊還要多。”為躲避日軍戰(zhàn)機攔截,中美運輸機不得不從汀江起飛后向北進入西藏,緊貼喜馬拉雅山脈飛行再轉向東方,飛越橫斷山脈。
一位飛行員展示機翼上的彈孔
這一航線不僅距離拉長了,飛行難度也大大增加。高危險性導致高失事率,中美空軍在這條航線上都付出了巨大犧牲。
“空中生命線”有多重要?
駝峰航線是二戰(zhàn)后期最繁忙的航線之一。據統(tǒng)計,1944年10月,駝峰航線每天飛行297.7架次。1945年6月,駝峰航線平均每天飛行622架次,平均每一分鐘就有一架飛機飛過。
裝載完畢準備飛越駝峰的飛機
白修德寫道:“你躺在(昆明機場)跑道旁邊的草地上,仰望天空,任何時候都能看到C-54式和B-24式到L-5式和L-4式的各種飛機,一起擁擠在半空中。”在3年多的時間里,駝峰航線共空運80多萬噸物資到中國,援助中國的物資81%是通過駝峰航線空運的,這些物資包括武器彈藥、醫(yī)藥及醫(yī)療器材、車輛及各種機器設備、軍用被服等。
把汽油裝進飛機運往中國
把罐車裝進飛機運往中國
中國利用駝峰航線把15余萬噸的物資運到境外,包括鎢、錫等特種礦產品和戰(zhàn)略原料,主要用于維持西南大后方的戰(zhàn)時經濟。在人員運輸方面,在緬甸戰(zhàn)役中敗退中國的軍隊和難民、從中國云南到印度接受軍訓的軍隊、從印度到緬北參加戰(zhàn)斗的盟軍等,總計有數萬人經由駝峰航線被運往各地。
飛機在密支那地區(qū)空投
為了建設、保護機場,中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僅在四川,就有150余萬民工用極短的時間在成都附近建設5個軍用機場。機場一旦破損或遭日機轟炸,民工冒著生命危險填補、修復。
為了保障駝峰航線飛行,中國軍民還組成空中情報網,向美軍報告日本空軍的動向。
飛越駝峰航線后的飛機一頭扎進機場旁的小河中
作為戰(zhàn)時對外聯(lián)系的唯一通道,駝峰航線對打破日軍包圍、加強戰(zhàn)時中國對外交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多少中美飛行員犧牲在“駝峰”?
面對冰峰雪山,在被狂風、暴雪、強勁氣流包圍的萬丈溝壑中,中美飛行員經歷了飛躍喜馬拉雅的同生共死。據不完全統(tǒng)計,美軍在駝峰航線上共損失飛機563架,損失的機組人員超過1500人??偣矒碛?00架運輸機的中國航空公司共飛行了8萬架次,損失飛機48架,犧牲中國飛行員168人。
機組人員合影,不遠處雪山清晰可見
犧牲的大多數飛行員都是20歲出頭的小伙子。由于高山搜索非常困難,大部分的英雄遺骨至今仍未找到。1945年1月,時年21歲的杰·溫雅德運送物資到昆明。起飛前,氣象分析員把駝峰區(qū)域涂成白色,這意味著整個區(qū)域都有強風。
杰·溫雅德
溫雅德起飛后不久,便與地面失去了聯(lián)系。溫雅德回憶:“在漆黑的夜空中,我們蜷縮在駕駛艙內盲目地飛行。外面什么都看不到,電臺中不停傳來其他飛機的呼救聲……”當晚,美國陸軍航空隊損失了9架飛機和42位機組人員、乘客。
中國飛行員徐定中在自述《難忘駝峰飛行》中寫道:“每人每月累計的飛行時間至少上百小時,更有甚者在一個月內可達數百小時……天氣好的時候我們飛行中在能見地面的情況下,偶然間也會在航路上發(fā)現一些銀光閃閃的飛機殘骸,這些飛機墜落地點不是在重重疊疊的深山老林里,就是在深淵的峭壁下……”
徐定中
美國飛行員韋斯利·弗龍克曾說:“犧牲同伴的面容,還有中國人的戰(zhàn)斗,我這一生都不能忘卻。年輕一代應永遠記住,我們?yōu)楹蝸淼街袊?,因為人民呼喚正義,需要和平?!?/p>
如今,英雄們的悲壯故事被一代代人傳誦。多年來,中美兩國共同尋找犧牲在“駝峰航線”的英雄們,接他們回家。
2015年,美方工作人員懷抱“駝峰航線”美軍骸骨盒,站在陳納德雕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