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第十個國家公祭日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fā)生86周年,我們也即將迎來第十個國家公祭日。
回眸2014-2022,每一次莊嚴的紀念,都是一次對記憶的喚醒,對和平的期盼。
他們會老去
但記憶永不磨滅
夏淑琴老人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代表。
9年過去,94歲的她漸漸老去但依然精神矍鑠。她的人生如同厚厚的一本書,記錄著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是時間的證人。
2014年至今,許多幸存者老人離開了我們,從百余位到現(xiàn)在的38位。老人們終會離去,但越來越多的幸存者后人正在成為“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
他們每個人都站在歷史的坐標軸上,用一代一代的傳承,讓那段黑暗的歷史,成為永不磨滅的記憶。
夏淑琴
“佇立一分鐘”
刻入城市基因的莊嚴
新街口是南京最繁華的市中心。
9年過去,它像一條流動的河,每年12月13日上午10:01停滯的一分鐘,是刻入城市基因的莊嚴。
2014年12月13日,當凄厲的警報聲響徹云霄,新街口一位女士駐足站立、掩面哭泣,成為首個國家公祭日情感迸發(fā)的注腳。隨著《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的實施,更多的南京人對“佇立一分鐘”有了深刻認識。
?2014至今,每當警報在南京上空響起,新街口、城市花園、遇難同胞叢葬地,甚至在辦公室、在教室,放下手中的一切,為死難同胞“佇立一分鐘”,已成為越來越多南京人的習慣。
南京·新街口
咚、咚、咚
江東門永不停歇的鐘聲
和平大鐘靜靜地矗立在紀念館公祭廣場上。
9年過去,作為國家公祭儀式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平大鐘那三聲深沉悠遠的鐘聲都會傳遍全國,激蕩起全球中華兒女胸中的愛國情。
2014年至今,9次國家公祭,9批敲鐘人,無論年齡、職業(yè)、性別,敲響的是悼念30萬遇難同胞的緬懷之聲,敲響的是提醒國人勿讓慘劇重演的警示之聲,敲響的更是祈愿世界的和平之聲。
如今,和平大鐘在每個開館日的清晨都準時響起,被親切地稱為“江東門的鐘聲”。無論歲月幾何,江東門的鐘聲永不停歇。
國家公祭儀式撞響和平大鐘
從共識到行動
向世界訴說南京1937
美國舊金山的“南京祭”是海外同步公祭活動的縮影。
9年過去,從當?shù)厝A人圈到越來越多當?shù)刂髁魅巳簠⑴c,南京祭的活動影響力一年超過一年。
2014年至今,從幾個國家?guī)讉€僑社團,到十幾個國家十幾個僑社團,再到70多個國家160多個僑社團,每年國家公祭日海外同步悼念活動在眾多愛國僑領的努力下,南京大屠殺歷史正被越來越多的海外當?shù)刂髁髅癖娝獣浴?/p>
從認知到共識,從共識到行動,越來越多的國際友好人士加入到了傳播史實與實踐和平的隊伍中。
美國舊金山·南京祭
再過幾天
我們即將迎來第十個國家公祭日
讓我們一同祈愿
南京,安
世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