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舉行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86周年主題教育活動
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86周年。今天上午,紀念館在公祭廣場舉行“紀念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86周年”主題教育活動,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后代代表、南京市少先隊員、觀眾代表、紀念館館員代表等參加了活動。
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
上午10時,升旗儀式開始。全體人員面向國旗肅立致敬,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南京市青少年代表、來自南京市芳草園小學的學生們朗誦抗戰(zhàn)詩文《不朽》。
紀念館向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同中國人民攜手抗擊日本侵略者而獻出生命的國際戰(zhàn)士和國際友人敬獻花籃,全體人員依次向前敬獻鮮花。
幸存者后代傳承歷史記憶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是歷史的見證人,他們通過講述自己的受害經歷傳播歷史真相,教育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為維護史實、教育后人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幸存者們年事已高,他們的后代接過了傳承歷史記憶的接力棒。
今天,幸存者馬秀英、李高山、周文彬的后代來到紀念館。1937年,13歲的李高山參加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南京失陷后被日軍兩次抓捕,均僥幸逃生。李高山在2018年去世后,他的兒子李真銘接過接力棒,成為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紫金草志愿者。他說:“作為幸存者后代,有責任把父輩的經歷原原本本地講述給后人聽。講述歷史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告訴國人,落后就要挨打,一定要守護好我們家園,不讓父輩的遭遇重演?!?/p>
儀式開始后,觀眾自發(fā)停下腳步,在公祭廣場整齊列隊。
今天一早,來自安徽安慶的胡先生帶著7歲的兒子坐高鐵來到南京,一下車,他們就趕來紀念館。胡先生說:“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來到紀念館非常有意義,讓孩子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他從小樹立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的理念?!?/p>
參加朗誦的和平宣講小使者夏可馨多次來館參加活動。她說:“我喜愛朗誦,未來會繼續(xù)用自己的特長,讓更多人了解歷史,珍愛和平。
南京青年把歷史講給世界聽
今天上午,學生志愿者李林晚在魏特琳雕像前誦讀《魏特琳日記》節(jié)選。李林晚目前在加拿大讀大學,去年她曾來館參加“行前一課”活動,此后她便萌生了報名紫金草志愿者的想法。她說:“暑假一回國,我就報名成為志愿者。我在海外求學過程中,也會把這段歷史講給外國人聽?!?/p>
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的馬顥原也加入志愿者隊伍,今天,他在拉貝雕像前朗誦《拉貝日記》節(ji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