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搜索表單

今天是傳統(tǒng)元宵佳節(jié)
人們賞燈會、吃元宵、萬家團圓
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
 
 
 
 
 
如今夫子廟及秦淮河人聲鼎沸的熱鬧景象 現代快報首席記者 顧煒攝
 
每當這時
我們感懷和平的來之不易
也不忘曾經
那黑暗沉沉的日子
回首往事
痛從心中來
……
 
  1多人日記印證南京淪陷后的慘狀
  1938年2月14日是中國傳統(tǒng)元宵佳節(jié)。這一天,南京城已被日軍踐踏得面目全非。無家可歸的人們無暇顧及元宵節(jié),只祈求有一處能保命的地方躲藏。
 
淪陷后的南京城南
 
  對于這一天,當時在南京組織救助難民的國際友人約翰·拉貝、明妮·魏特琳在日記中均有記載。不過,他們絲毫沒有提及南京人是如何過元宵佳節(jié)的,記錄的只有災難中的苦楚。
 
  約翰·拉貝的日記
  拉貝先生在這一天,正千方百計地尋求蠶豆,幫助難民們解決沒飯吃的危機,以及用來治療已經蔓延開來的腳氣病。
  由于我們這里發(fā)生了幾例腳氣病,我們曾請求上海運給我們100噸蠶豆,這批貨應該于今天運抵這里。在上海的日本海軍早已發(fā)給許可證,準許船運這批蠶豆在下關靠岸,但是南京的日本軍隊尚未同意,后來果然遭到了拒絕……
 
約翰·拉貝
 
  日軍百般刁難,阻撓蠶豆運送至難民區(qū),而拉貝先生并不妥協(xié)。最終,經過不懈努力與堅持,蠶豆分發(fā)到難民手中。為表達對拉貝的感激之情,麥卡倫牧師專門譜寫了一首《南京難民合唱曲》:“我們要蠶豆做早飯,我們要蠶豆做午飯……”
 
  魏特琳的日記
  魏特琳在1938年元宵節(jié)這天的日記里,記載了她和中文老師兼秘書大王,一起去模范監(jiān)獄了解難民情況,途中看到路邊商業(yè)街一片蕭條的景象:
  大約在3時,大王和我去了模范監(jiān)獄。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如果可能的話,了解監(jiān)獄里是否有平民。但我們意外地經歷了許多有趣的事情。北門橋盡頭的唱經樓附近原是條熙熙攘攘的商業(yè)街,但現在看起來很凄涼。我們偶爾看到幾個勇敢的人已回到了鋪子和飯店里——一個鐘表工、兩個開飯店的、一個做燒餅的。他們的主要目的是保住殘存的飯店和鋪子。街道幾乎空無一人。所有商店都遭到徹底搶劫,更糟糕的是被燒毀了。那里實際上已沒有商業(yè)活動了……
 
明妮·魏特琳
 
  2熱熱鬧鬧過元宵 天空突然飛來敵機
  假如你到過鄭州,在錢塘路和大同路交叉口,有一塊“鄭州日軍大轟炸死難同胞紀念碑”十分醒目。碑的背面刻著:1938年2月14日,日軍對此處平民進行轟炸,炸死炸傷我無辜同胞500余人……特此勒石,永志不忘。
 
 
 
  這是個難得的好天氣。因為是元宵節(jié),鄭州大同路、德化街、火車站等處,熱鬧非凡。按照慣例,當天有舞獅子、舞龍燈、踩高蹺、劃旱船等表演,往往能吸引成千上萬城鄉(xiāng)居民圍觀。
  據原《消費導報》特約記者盧玉根整理的二七區(qū)王立寨村民王國蘭生前講述,這天一大早,吃罷早飯,他和哥哥像往年一樣,告別爹娘,進城瞧熱鬧。
  兩人來到大同路德化街一帶,見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十幾面大鼓擂得驚天動地,五六家獅子斗得八面威風。人們正瞧得高興時,突然傳來了警報聲。
  他們不知道,這天上午,日機15架從安陽起飛,分3批轟炸鄭州。上午10時許,空襲警報在市區(qū)拉響,接著開始交通管制,因為以前曾多次發(fā)出警報而沒有空襲,人們習以為常,以為一會兒就恢復正常了,便不去理會,繼續(xù)瞧熱鬧。
  11時左右,日軍轟炸機由北向南,人們還好奇地抬頭看天。只聽幾聲巨響,活蹦亂跳的孩子慘叫著倒在血泊之中。日軍轟炸機在人口稠密的大同路、火車站、北乾元街一帶接二連三投下60枚炸彈。
  王國蘭記得,飛機幾乎是擦著樹梢飛,機艙里飛行員的臉幾乎都能看清楚。人們哭叫著往家跑。他慌不擇路,跳到一個防空坑里,大概兩個鐘頭,飛機才飛走。大街上房倒屋塌,濃煙滾滾,到處是殘肢。為了找哥哥,他幾乎轉遍了城里,只見大人哭,小孩叫,好像世界末日,直到天快黑了,才找到了哥哥的遺體。
 
  3女兒被炸得粉身碎骨
  頃刻之間,禍從天降。當年的親歷者大多已經去世,只留下了一些文字資料。上面收錄了親歷者呂秀貞的回憶:
  銀行街上,一婦女被炸死躺在血泊中,懷中的嬰兒還在哭著吃奶,悲慘情景催人淚下。
  呂秀貞有一個要好的同學笙妹,這天上午,笙妹穿著大紅緞子旗袍和鄰居小姐妹上街觀燈,空襲時,她來不及跑就扒在大同路一家商店的房檐上。敵機過后,她家人多方尋找不見蹤影,后來發(fā)現德化街一根電線桿上掛著一塊大紅緞子碎片,經檢查,證實她已被炸得粉身碎骨。她的母親為愛女的慘死哭得死去活來,后來就把這些衣片裝棺埋葬以寄托哀思。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
無法想象當時的人們
是如何度過那黑暗沉沉的一天
但從歷史記載和國際友人的日記中
我們感受到同胞的絕望與恐懼
……
 
  本期編輯:俞月花 綜合《河南商報》記者李肖肖、丁亞菲報道
 
“即便現世陽光普照 
勿忘曾經黑暗沉沉”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
 
聯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