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搜索表單

  一張張慈眉善目的老人肖像照,一張張民國戶籍卡老照片,一幅幅子孫滿堂的全家福,一份份珍貴的記憶……今天,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xié)會承辦的《重生·繁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家族影像展》在紀念館3號展廳正式開展。

  展覽展出新華社于2017年拍攝的30戶幸存者家族合影,配以南京城市攝影隊為幸存者拍攝的個人肖像照,以及從南京市檔案館搜集到的幸存者民國戶籍卡照片。展覽將持續(xù)至今年7月5日。

  展覽開幕式:

幸存者及家屬代表、攝影師代表、日本友人等齊聚紀念館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葛道榮、蔣樹珍、高如琴、馬庭祿、傅兆增、阮定東等共30戶家庭代表,日本友人松岡環(huán)、高木啟子、村井暎子,新華社江蘇分社劉兆全,城市攝影隊代表,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副館長陳俊峰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副館長凌曦主持。展覽開幕式同步在網(wǎng)易江蘇全程直播。

  紀念館三位館長與30戶幸存者家庭代表合影

  與會嘉賓向幸存者及家屬代表贈送全家福相片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南京保衛(wèi)戰(zhàn)老兵李高山(已故)之子李真銘(左一)發(fā)言

  日本友人松岡環(huán)女士(左一)發(fā)言

  展覽人物:

  突出展示幸存者全家福,寓意“重生”“繁衍”

  民國黑白老照片的主人正值青春年華,如今,這些年輕人都已步入耄耋之年、鮐背之年,在如今的照片中,他們含飴弄孫、安享晚年幸福。在經(jīng)歷過刻骨銘心的傷痛之后,他們堅韌不屈、涅槃重生,在中華大地上生育子孫后代。這就是生命的堅強力量。

  展覽展出30戶幸存者家族合影、幸存者個人肖像照以及民國戶籍卡照片。展覽對比展示幸存者今昔照片,突出幸存者如今的全家福,并將其作為主體內(nèi)容貫穿展陳始末,強調(diào)“重生·繁衍”的主題。

李真銘在全家福照片前講述父親的親身經(jīng)歷

梅秀英老人(已故)的家人手捧全家福在展覽圖片前合影

高如琴老人仔細觀看自己的照片

 

松岡環(huán)女士(右二)、高如琴老人(右三)

蔣樹珍老人仔細觀看口述證言

馬庭祿老人在自己的照片前久久駐足

 

  展覽特色:

  以儀式感展現(xiàn)幸存者及其家族當今生活狀態(tài)

  《重生·繁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家族影像展》提取老舊日歷、相簿、民國戶籍卡作為展覽的視覺元素,營造韻味十足的歷史厚重感。同時,在家族合影中運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人物或身穿漢服、唐裙、旗袍,或手持黃菊、折扇、福字,或以臘梅古寺、高山流水、書法書畫、民國建筑等為拍攝背景,以歷史感、莊重感、儀式感的家族人像合影形式展現(xiàn)幸存者及其家族當今的生活狀態(tài),寓意對歷史的記載,呼吁人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在展覽的前言主題墻中,以戶籍卡老照片組成一個“家”字,突出“重生·繁衍”的美滿家庭寓意。在拍攝全家福時,一家人跟過年似的聚在一起,有的家庭成員還特地從外地趕來。

前言主題墻

展覽集中展現(xiàn)30位幸存者的手印

觀眾參觀展覽

  4月,清明時節(jié)天氣回暖,萬物都有了新意。因此,選取清明時節(jié)的特征元素春雨、飛燕、青山、柳樹等創(chuàng)作古典背景畫,在展覽中打造一處“全家福取景拍攝互動區(qū)”,游客可以在此留下韻味十足的全家福?!芭臄z互動區(qū)”還配有捐款箱及打印機,游客可在此捐款并打印全家福。

  葛道榮老人(右二)和家人與攝影師薛曉紅(右一)在“拍攝互動區(qū)”合影

蔣樹珍老人和家人合影

傅兆增老人和家人合影

李真銘手捧全家福留影

志愿者為高如琴老人和家人整理衣衫

。。。。。。。?!?/p>

 如果不是81年前的那場慘案

  如今我們會看到更多這樣溫暖的全家福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一份證言都是彌足珍貴的

  每一張照片都代表一個家庭重生繁衍

  這些歷經(jīng)苦難后獲得重生的幸存者們

  時刻提醒著我們

  不能忘記歷史!

聯(lián)系我們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